能做一世母子,因緣難得,卻短暫到令人不捨。大人複雜的心境有時不及稚齡孩子的童言童語,單純的提醒人自然法則!

一個年輕人因車禍不治,兩天內必須決定是否要做器官捐贈,媽媽很不捨,因為當年夫妻無法生育孩子,於是領養這個孩子,但親子緣份才三十年。

花蓮慈濟醫院常住志工林蘇足,在志工早會分享這個令人不捨又感動的故事。

「聽到要器官捐贈,好像拿刀在割她的心,沒生氣,可是很難過。」倒是年輕人的爸爸一直安慰做母親的:「一場車禍他就這樣沒了,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骨頭、眼角膜,還有肝臟,趁現在還可以,大方捐贈。」

媽媽一直哭,握著蘇足的手在顫抖,是冰冷的,蘇足倒了杯熱水:「沒關係,深呼吸,妳先喝了不要急著回答。」

蘇足師姊就是這樣懂人心:「這是心裡的痛,妳絕對沒辦法那麼快決定,可是慢慢的想,當初人家健康的人,車禍往生,他捐贈器官,妳的孩子才活了這麼多年,也生了個孫子給妳…」原來年輕人也曾是受贈者,這是怎樣的因緣?太戲劇化了。

「不可思議的是,兩歲多的孩子跟阿嬤說:好啦好啦,就給別人,給別人用。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什麼是器官捐贈,大家都哭笑不得,就這樣,阿嬤就笑了。」

年輕人的太太、孩子的媽咪說:「你知道什麼是『給別人用』嗎?」「不知道,可是媽媽跟姑姑講的都一定對,還有這個阿嬤(指蘇足)講的,把不用的東西給人家。」

才兩歲多,很可愛的小男生又講:「雖然爸爸死了,可是我有媽媽,我有阿嬤。」

孩子愈講愈大聲,愈講愈大舌頭,愈講不清楚,阿嬤說:「你不要吵。」「阿嬤要說好,我才不吵。」「好。」

這件好傷心好難決定的大事,居然被孩子三言兩語給圓滿了。捐贈者的母親後來問蘇足,拿到她孩子的肝和腎臟的人有沒有很健康?「非常健康。」

顯然她很想多知道受贈者的訊息,但因為國際醫療規定,捐贈與受贈者短時間不能來往。這位媽媽邊講邊含著淚,但心裡很感激,因為捐出器官的兒子被用心整理得像睡著了,而且感覺在微笑。媽媽問蘇足,是不是錯覺?「不會錯覺,因為妳幫他做了決定,他救了病患跟家屬將近一百位。」

分享到最後,更感動的是,受捐者跟捐贈者都說要拿錢給林蘇足,「一個人都捐一萬塊。你看看,他們的穿著不是很好,可是他們就這樣子的捨。」

德(木雨)師父也說:「蘇足師姊分享這件事情,讓我們見證到,生命真的可以延續,化無用為大用,東西用不到了,有需要的話就給下一個人延續生命,這是智慧的表現。」

20180323
撰文:福意
記錄:吳碧華

◎更多內容,歡迎您點入→志工早會專頁閱讀。